發(fā)布日期:2018-12-08 發(fā)布員:濟南慶典公司
13天風塵仆仆,奧、德、俄三國四地輾轉(zhuǎn),8場演出十余場導賞普及活動場場爆滿,上海昆劇團迄今最大規(guī)模的歐洲巡演于俄羅斯當?shù)貢r間昨晚(北京時間今天凌晨)畫上圓滿句號。從連年找機會“走出去”到收到高規(guī)格藝術(shù)節(jié)的邀請,從擔心票房不佳到對方迫不及待邀約下一次來訪,從觀眾聽不懂到當?shù)孛襟w用“致敬”二字來贊揚,上昆扎實地展示出昆曲這張文化名片的卓越魅力,上海文化的金字招牌也更熠熠生輝。
圖說:《牡丹亭》劇照 官方圖
市場走俏
如今,在海外演出中靠武戲撐場面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這次亮相德國柏林藝術(shù)節(jié)的全本《臨川四夢》就是最好的證明。2天4場的密集演出,就算是在國內(nèi)都不常演,更不要說在語言不通的德國。藝術(shù)節(jié)主席、藝術(shù)總監(jiān)托馬斯·奧伯倫德在與上昆敲定演出安排后一度非常擔心,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怎么賣掉連續(xù)4場的中國戲曲演出?
第一場《邯鄲記》開場后,托馬斯懸著的心放了下來。不少歐洲人穿著中式服裝走進劇場,最終上座率達到了九成,歐洲觀眾的比例達到了95%,此后的3場全部如此。很多觀眾特地從英國、意大利、芬蘭等國家趕來,并且看齊了“四夢”。次日晚末場《牡丹亭》更是讓現(xiàn)場氣氛到達了巔峰狀態(tài)。
圖說:《邯鄲記》劇照 官方圖
巴伐利亞廣播電視臺首席記者馬蒂爾斯看完演出后表示:“最讓我驚訝的是音樂和唱法的配合,沒有喧賓奪主,令我震驚。這些皆大歡喜的結(jié)局也讓人歡喜。”德國知名漢語學家李雅娟也說:“這里的昆曲演出特別少,上昆到柏林來機會難得,相信即使沒看過戲曲的觀眾也能感受到上昆的高水準,我真希望你們能再來。”
培養(yǎng)新人
這次歐洲巡演,上昆大膽啟用了沈昳麗、黎安、羅晨雪、陳莉、張偉偉、衛(wèi)立等一批昆三昆四昆五班的優(yōu)秀代表。其中,黎安和沈昳麗是白玉蘭獎和梅花獎雙獎得主,羅晨雪則是去年白玉蘭獎得主,今年,黎安、陳莉主演的3D昆曲電影《景陽鐘》斬獲東京國際電影節(jié)“藝術(shù)貢獻獎”,2年前上昆針對“五班三代”的完整人才梯隊采取的“三好”舉措成效顯著。
圖說:《南柯夢記》劇照 官方圖
密集的行程安排讓演員顧不上倒時差就馬上進入劇場走臺,舞美人員每天要在劇場待16小時以上,才得以完成柏林2天4場演出的翻臺。演出結(jié)束,上昆的演職人員將舞臺后臺、化妝間、服裝間打掃得干干凈凈。上昆的敬業(yè)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感染著所到之處的每一個工作人員,下一次的合作,也許就會從這些一點一滴的積累中觸發(fā)。
品牌打造
此次全本《臨川四夢》第一次被帶到海外觀眾面前,上昆團長谷好好將此歸結(jié)為國力的強盛,讓包括戲曲在內(nèi)的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產(chǎn)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多年海外觀眾的培育,讓中國戲曲在國際戲劇界的地位逐年上升。對于欣賞戲曲的海外觀眾來說,戲曲可以比歌劇豐富,可以比話劇動聽,成為一種綜合美的展示。而既不懂戲也不懂中文的人,也可能純粹地被華麗的服飾或繁復(fù)的頭面首飾吸引,從而走近戲曲。
圖說:《紫釵記》劇照 官方圖
柏林演出次日,德國《每日鏡報》大篇幅報道了上昆到柏林的演出,并以“致敬,中國昆曲”為主題。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公使銜文化參贊陳平特地帶來了一份報紙贈送給谷好好,他表示,在柏林這么多年,還是第一次看見《每日鏡報》用“致敬”二字來形容中國戲曲。真是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來自上海的昆曲藝術(shù),深深地征服了每一站觀眾。(新民晚報記者 趙玥)
圖說:俄羅斯站演出,“昆蟲”為演員送上畫像 官方圖
記者手記|爭當新“昆蟲”
在奧地利格拉茨大學,身著中式戲服的演員在充滿歐洲古典韻味的禮堂里上演了一出《牡丹亭》;在柏林藝術(shù)節(jié)劇院后臺,柏林藝術(shù)節(jié)顧問杰隆對昆曲演員的服飾頭面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谷好好的指導下,他學著翹起了戲曲里的蘭花指;在索契奧林匹克中心,800多名青少年共同觀看了上昆帶來的《牡丹亭》,演出還沒結(jié)束,孩子們的素描本上已經(jīng)畫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圖譜。